——山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使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迈进中国绿色时报7月27日报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集体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完成产权界定以后,如何激励农民将更多的生产要素配置到林业生产中去,前提是保证林农从林地经营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做法,鼓励农民发展以林业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庄园经济为载体的林下经济,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为林改后农民依托林地资源实现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安泽县连翘连着农户心大家齐念效益经连翘火了安泽。
在林改的推动下,以发展林下经济为突破口,安泽县连翘产业发展更为迅猛,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截至目前,安泽连翘总产量达400余万公斤,占全国连翘产量的1/4,全县林业总产值超过8000万元,农民人均林下经济年收入1000多元。规模发展连翘,向荒山要效益。从上世纪50年代起,安泽人民组成青年造林远征突击队,扛起头,向荒山进军、向荒山要绿。
几十年来,先后有19任书记、县长相传绿色接力棒,累计造林近20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2%。从2002年开始,安泽县结合国家重点工程,营造以连翘灌木林为主的混交林,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展连翘10余万亩,大部分已开始挂果,林下经济效益即将显现。进行产品认证,向品牌要效益。
安泽连翘俗称岳阳连翘,以个大、色泽亮丽、药用价值高而享誉全国。由于没有进行产品认证,价格一直徘徊在每公斤14元左右。
2003年,县林业部门在府城镇义唐村北山建起了1万亩的安泽连翘GAP认证基地。2004年又在兰村林场大豁子营林区,利用国家农发资金投资50万元建立起了1万亩的连翘种植基地。这两处基地全部都是选用地道的岳阳连翘种子育苗,并进行规范化栽植。
2005年,安泽县与山西省中医学院签订了技术和科研合作合同。目前,科研单位已对认证基地的连翘产品进行了多项检测,为下一步GAP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向加工要效益。
安泽县时珍有机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主要对青翘、连翘、桔梗、黄芪、甘草、板蓝根6种产品进行深加工,每年可加工1000吨中药材,年销售收入20975万元,年利润528.7万元。在公司的带动下,府城镇、冀氏镇、良马乡等5个乡镇6000余农户发展连翘规范化种植,500余户发展包装运输业,极大地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中药材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农民人均药材增收400元,人均林下经济年收入超过1000元。为了把连翘产业做大做强,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今年,安泽县又开发了以国有林场为龙头的林下经济深加工产业,该项目预计投资860万元,占地30余亩。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再增加1000吨中药材深加工和200吨的菌类产品深加工产能,可辐射带动8000余农户,增加就业100余人,每年可增加财政收入1000余万元,增加农民收入600元。如今,安泽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利用5年的时间,全县连翘总产量达到600万公斤,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3,在扩大种植、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过程中,辐射带动全县80%以上农户,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为老区人民发家致富开辟一条光辉的道路。广灵县林农致富有招林下淘金获宝让林农能靠林吃林,广灵人有法子。
全县实施林改明晰产权73.75万亩,农民人均分林近5亩之后,广灵县走的第二步就是发展林下经济。为了让林子效益一加一大于二,广灵县推行联手发展。鼓励农民以大户为骨干,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经营。
如今,全县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12家,经营总面积达20万亩。农民王凤礼经营的凤祥林业合作社,去年有22户农民加入,经营面积由原来的2.5万亩发展到3万亩;去年21户分到林地的农民加入了吴进喜经营的晋喜农林牧合作社,他的合作社经营总面积由原来的1300亩发展到2000多亩;甸顶山林牧有限公司连接了6个林业专业合作社,有社员500多户,2010年林下种植食用菌800亩,年产优质黑木耳干品400吨,带动农户800户,产值2000万元,参与黑木耳林下栽培生产的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规模经营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广灵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对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林药互促,近栽黄芪远栽树。黄芪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是恒山山脉的重要特产。广灵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林芪复合种植,凤祥林业合作社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该合作社从2004年开始,承包荒山2.5万亩,根据土壤情况合理规划林芪种植范围,宜林则林、宜芪则芪。目前完成植树7000亩、种芪7000亩,黄芪已初见效益。8年以后,合作社的黄芪年收入可达2000元/亩,入社农民年保守收入也可达到10多万元。
复合经营,树下养鸡效益高。广灵县不少丘陵地带正发展仁用杏、文冠果等经济林,正常年份每亩年收入可达3000多元。但是如果遇上春季冻花、牛羊危害等情况,收入可就大打折扣。不少农民想出了经济林围栏,林中散养柴鸡的办法,既使经济林免遭牛羊危害,又提高了林地产出。
农民吴进喜从2005年开始承包集体山林1300亩,投入60多万元,发展林下养鸡模式。目前种植500多亩仁用杏、400多亩文冠果,山上郁郁葱葱,一片生机,林中散养着5000多只柴鸡,年收入可达10万元。等经济林全部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收入可达100万元。
林下培菌种菜,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广灵特有的气候地形条件,孕育了山黄花、山木耳、野灵芝等多种山珍。如何使这些山珍走出大山,走上餐桌,走向市场,广灵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甸顶山林牧有限公司近10年来共投入资金4200万元,目前经营林地3万多亩、苗圃地420亩、养菌养菇大棚3万多平方米、菌棒生产车间2230平方米、食用菌加工厂1100平方米。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使2.5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修复海拔2296米的甸顶山高山草甸5000多亩。公司成功地将木耳培植由大棚移植到林下,既减少了浇水量,又提高了木耳品质,还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科技创新奖。
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菌棒2000万棒、年产干木耳200多吨的规模。与此同时,广灵农民在通道两旁的林下种植黄花菜,亩收入可达5000元,既解决了通道绿化占用耕地效益低的问题,又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黄花景观。
据统计,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2万多亩,其中林下黑木耳种植3万亩、林下药材种植3万亩、林下养殖柴鸡1万亩,发展森林旅游5万亩。林下经济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增长点。灵石县林上林下齐受益生态经济双丰收近几年,灵石县林农收入逐年上升,而致富的门道却要朝林下看。
作为山西省林改试点县,在主体改革顺利完成后,全县加快了林改后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目前,全县共建各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12万亩;组建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和农民林业合作社86家;林下经济户22个,实现年收入660万元,户均增收30万元。灵石县属于山区县,林地远远多于耕地,发展林下经济有很大的空间。
县委、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整合资金,打出投资组合拳,大力扶持。同时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路子,鼓励农户看好林子,搞活林下,发展养鸡、养羊、养猪、种植药材等各种形式的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兴双赢。
政府的态度和支持力度为发展林下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林下养殖业红红火火,林下种植越做越大。大致可分3种模式:一是业主开发、联户经营、规模发展的形式;二是标准建园实行示范引导,对林下经济示范户实行统一规划、标准建园、规模发展,真正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三是联户经营模式实行龙头带动,采取项目驱动、大户带动、股份合作的形式。企业家蒋元娣出资3万余元购买了乡办林场成立了元盛生态开发公司。一直以来他以发展林业为根基,先是投资20万新建5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管8000余米,在解决树木浇灌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农民就业,又在初具规模的林木地发展林业种植、养殖等产业。
多年来他身居山中,造管林木,现在核桃林挂果面积已达500余亩,而且林下养殖业日具规模。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创新,去年他开始培育适合山地养殖的新品种,林间作物豆类、薯类、小秋作物、山木耳等经济产业,新引进芍药等部分药材适种,拓宽林下经营模式。双园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是南关镇道美村村民张保计,他开发了道美大原山全部土地与荒山,把开煤矿赚的钱都投入到荒山上。他采用经济树与生态树混交的栽植模式,实行长抓生态林、短抓经济林,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以林养林的目的。
他注重林地管理,先后投资200万元铺设管道2500多米,修建了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引水上山解决了树木生长的用水问题,使林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投资近100万元,解决用电问题;修路近1500米,方便农产品运输。张保计租种道美村滩地40余亩,种植葡萄、桃等经济作物,经济收入可观,安排本村20余人就业,间接创造100余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009年,专业合作社着手发展林下经济,投资70多万元办起了试点养殖场,养猪200余头、林地散养鸡1500余只,这种养殖模式既节省了饲料,养出的鸡口感又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周边市场和消费者欢迎。如今,光养殖业就能给他带来10万多元的年收入。张保计预计明年将出栏2000余头猪、1万余只蛋鸡。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这里将成为一个集产蛋、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养殖基地。同时,合作社积极配合政府拉动内需项目,修建大型沼气池两个,以猪粪、尿及秸秆作为原料,经沼气池发酵为清洁能源,既方便又节能环保。发酵处理后剩余的沼渣、沼液施于苗木,基本上实现生产废物的循环利用。
目前该合作社还撒籽育苗,育有侧柏5万余株、油松半亩、国槐半亩、红松半亩,基本实现了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沁县绿色有机打品牌循环经济热起来绿色有机食品受到了当今广大消费者的热捧。
沁县发展林下经济以绿色有机为特色,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目前,全县利用林下养羊、养鸡的农户达到51户,利用林下种植牧草、林苗、药材等作物面积已达8万亩,林下经济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沁县是山西省长治市范围内唯一一个无矿产资源县,也是全市财政收入最低县。
如何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沁县依托千泉百湖宜林面积广阔又没有工业污染的资源环境优势,确立了修路、栽树、治水、兴教8字方针,绿化造林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县65万亩集体林地全部明晰了产权,发了林权证。广大农户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林下土地成为农民发展种养业的广阔天地,增收的主要渠道。沁县叫响了林下经济有标准,绿色有机作统领的口号,引导广大营林户不论用哪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不论是种小杂粮、沁州黄,还是发展林苗、药材、养鸡、养羊都要符合绿色有机的标准。沁州黄集团、禾宝中药材公司、佳美食品公司、晋汾高梁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和广大农户签订了合同,产品质量高、售价高、效益好,农户尝到了绿色有机的甜头,绿色有机成了他们发展林下经济的追求。
定昌镇上曲峪的武国芳率先行动,3次购买了2000多亩荒山荒坡,成立了华英林牧开发公司,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复治理荒山。生态林以刺槐为主,经济林以核桃为主,林下间作低秆作物,以粮、苗木、药材、苜蓿为主,苜蓿喂羊,羊产粪,粪养树;林地生虫,鸡吃虫产蛋,绿色鸡蛋1公斤卖到30元。
循环产业链,每年林下经济收入达50多万。武国芳为当地农民做出了榜样,带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杨安乡佛堂岩村人均拥有5亩核桃树,松村乡朝仁村也达到了人均1亩核桃树,他们也尝试在核桃树下种植低秆作物,收入当年不减,核桃产业更是为长远致富奠定了基础。去年春季,县里在朝仁村召开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流动现场会,乡、村两级干部,300多名林业重点户参加了观摩,对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期间,沁县已确定了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加工供应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生态功能区的奋斗目标。今后5年,全县每年的森林覆盖率要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速,绿化速度加快,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沁县将突出品牌,加强服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创绿色家园,富全县农民。陵川县夺火乡巧做林文章树下绿换金说到致富,夺火乡在陵川县算得上是明星乡。
因为林改,农民分到了可以自主经营的林地,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林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夺火乡利用当地优势,巧做林文章,在树下变绿成金,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夺火乡是陵川县的一个边远乡镇,全乡林地面积23万亩,人均林地43亩,森林覆盖率达84%,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夺火乡一直有养殖食用菌的传统,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把琶琵河村和夺火村作为重点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了沙六泉香菇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万元,新建了一座集菌种培育、袋料加工、机械装袋、鲜品烘干、成品冷藏的综合性服务中心,采取统一管理,统一制作菌种,统一提供技术,统一销售渠道,由农户承包经营的方式,发动群众大力发展木耳、香菇养殖等林下经济。目前全乡共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发展猪场3个、2000只以上养鸡场3个,优质核桃干果林1000亩,野生连翘3万亩,大田中药材1000亩,农业生态观光园200亩。全乡12个村启动了木耳养殖项目,年内可建成大棚栽培木耳14万平方米、200栋大棚的袋装木耳栽培基地,全乡仅木耳养殖一项,可实现人均增收1200余元左右。
本文关键词:乐鱼·体育官方网站·官方网站,网页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乐鱼·体育官方网站·官方网站-www.iv8d.com